首页 > 头条 > > 内容页

【世界新要闻】唐山:农田建设新风起

时间:2023-06-07 01:43:51 来源:新华社

日前,记者来到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南孙庄镇薛家堼村,夏日的乡村田连阡陌、麦浪起伏。在村西南的一片数字农业应用试验田上,技术人员正对灌溉机器人进行调试。

“这款灌溉机器人主要应用在高标准农田。眼前这块麦田有200亩,仅需一台机器人就能担起全年的灌溉、施肥任务。”试验田负责人马龙告诉记者,一周前团队完成了这片麦田在收获前的最后一期浇灌。

5月26日,马龙在试验田间调试设备。(付卫峥 摄)


(资料图片)

在当地杨义口头三村,高标准农田让智能水肥灌溉服务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。村党支部书记王海东介绍:“全村有高标准农田750亩,主要种植小麦、玉米等作物,手机点几下就能搞定,而且比传统人力灌溉节水近70%。”

唐山素有“冀东粮仓”之称,截至2022年底,全市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27个、累计投资60多亿元,建成高标准农田566万亩,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量的85%。

“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,一头连着农民增收,是推进乡村振兴、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。近几年我们在配套设施建设、耕地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。”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印玲说。

记者走访唐山市玉田县潮落窝乡罗卜窝村,这里8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收尾。放眼望去,平整的地块、宽敞的机耕道、错落有致的田坎……呈现出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渠相连的景象。

5月30日,无人机在罗卜窝村田间进行小麦“一喷三防”作业。(受访单位供图)

“现在我们不用再担心农田排涝问题了。”该乡的美玲家庭农场农场主李文龙介绍,过去农田水利方面的短板极大制约了当地农业发展。

乘着农田建设的新风,李文龙所在的家庭农场逐步打破了2700亩耕地的边界,让小田连成大田,农业生产尝到甜头:今年喷洒农药使用了自走式打药机,30分钟内可以完成30亩地的喷洒作业;玉米播种采取大型机械,效率比以前提高了10倍,人工成本大幅降低。

“我们在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,不仅进行土地整理工作,还同步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行改造提升,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。”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孟庆营介绍说。

在当地滦州市滦城街道糯米庄村,村党支部书记戴文龙最近每天都要驾驶着面包车去地里几次。眼下正值小麦“一喷三防”的关键时候,他和村民们紧盯着田间作业的进度。

5月29日,糯米庄村村民在田间智能设备上刷卡灌溉麦田。(受访单位供图)

“以前去地里的路坑坑洼洼,赶上农忙或农机多的时候经常塞车,路边常堆着各种杂物,路过一看特别埋汰。”戴文龙回忆。

去年糯米庄村建成了3500亩高标准农田,田间道路全部铺上了水泥路,灌溉设施、农电设备焕然一新,村里围绕道路进行景观美化,乡村“颜值”不断提升。戴文龙说:“不到半个月,大批农机设备就要进村开展夏收作业了,期待今年有个好收成。”

董印玲表示,唐山将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加快实现农业生产智慧化、精细化,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,让更多农户有更多受益。(记者杨帆、赵鹏昊)

x 广告
猜你喜欢